長江有色金屬網 > 有色知識 > 關于國運的戰(zhàn)爭:為掠奪南方銅礦,西周對楚國發(fā)動了大規(guī)模的戰(zhàn)爭

關于國運的戰(zhàn)爭:為掠奪南方銅礦,西周對楚國發(fā)動了大規(guī)模的戰(zhàn)爭

   來源:

在湖北的方言中,有一個詞語為“不服周”,意思就是不服氣。這里的周原本指周朝,“不服周”反映了上古時代荊楚之國對周朝的反抗。從名義上上來說,楚國是西周的分封國,但實際上兩國卻長期處于戰(zhàn)爭狀態(tài)。到了西周末期,楚君甚至稱王,和周王平起平坐。而西周時期的周楚戰(zhàn)爭都是由西周主動發(fā)起,那么西周為何要對楚國發(fā)動大規(guī)模的戰(zhàn)爭呢?

在湖北的方言中,有一個詞語為“不服周”,意思就是不服氣。這里的周原本指周朝,“不服周”反映了上古時代荊楚之國對周朝的反抗。從名義上上來說,楚國是西周的分封國,但實際上兩國卻長期處于戰(zhàn)爭狀態(tài)。到了西周末期,楚君甚至稱王,和周王平起平坐。而西周時期的周楚戰(zhàn)爭都是由西周主動發(fā)起,那么西周為何要對楚國發(fā)動大規(guī)模的戰(zhàn)爭呢?

一,楚人南遷和南方青文明的崛起

這件事,我們還得從楚國的起源說起。根據《楚居》《史記》等資料的記載來看,楚國的祖先為顓頊,起源于中原一帶。顓頊有一位孫子,名為重黎,他成為了遠古時代的火官,被封為祝融。傳說,祝融和共工曾經發(fā)生了驚天動地的大戰(zhàn),導致“崩天柱折”,后來才發(fā)生了女媧補天的故事。

在傳說中,祝融就是一條火龍,而共工為水龍。實際上,龍的形象就是從蛇演變而來。上古時代的伏羲氏、女媧氏都是人身蛇尾的形象。那么祝融為為火正,自然也演變?yōu)榱嘶瘕埖男蜗蟆;鹫?,當是制造、保存火種的部落或者官員。

在銅石并用時代,人們用高溫之火來冶煉金屬,而火正必然掌握著其中的技術。根據相關資料研究,楚人祖先早期居住在昆吾,昆吾有銅出產,是上古時代中原冶銅技術的起源地之一。《山海經》說:“昆吾之山,其上多赤銅”,赤銅就是紅銅,是青銅之前的銅器,《拾遺記》記載黃帝曾經在昆吾山冶煉紅銅。

可見,祝融居于昆吾,當從事紅銅冶煉。夏朝時期,昆吾依然是重要的青銅冶煉基地,因此商湯滅夏的時候,就先討伐了昆吾。昆吾被商湯擊敗后,楚人的祖先就選擇了南遷,并將青銅冶煉的技術帶到了南方。

中國主要的青銅遺址分布

而南方的銅礦資源十分豐富,在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和安徽都有許多銅礦遺址。楚人祖先南遷后,將先進的青銅冶煉技術傳播到了南方,加速了南方青銅時代的到來??脊艑W家在湖北、湖南、江西都發(fā)現了大型的青銅遺址,這些青銅遺址基本都處于商朝時期。

在江西,考古學家在新干縣大洋洲鎮(zhèn)發(fā)現了舉世罕見的青銅大墓,出土青銅器達486件,而且許多都是大型青銅器,其規(guī)模僅次于殷墟遺址。在湖南,考古學家在炭河里遺址出土了300多件青銅器,其中最為出名的有四羊方尊、人面方鼎、獸面紋瓿等;在湖北,人們在盤龍城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,并發(fā)現了青銅冶煉基地。

四羊方尊

長江一帶的青銅遺址是突然興起的,并沒有前代的鋪墊??梢?,這些青銅文明的興起和楚人的南遷有很大的關系。

二,楚國和商周的關系

楚人南遷和商朝的關系難以考證。不過到了盤庚時期,商朝已經和楚國結盟、聯姻。清華簡《楚居》記載了楚國的祖先季連在方成山會見了盤庚之子,并娶了盤庚的孫女妣隹。

從考古學上來說,商朝的青銅文明也是在盤庚遷都殷之后才爆發(fā)了,那么這和楚人聯姻有何重要的關系呢?考古學家們普遍認為湖北的盤龍城遺址、江西的大洋洲遺址、湖南的炭河里遺址具有相似的特別,因而這三大遺址都被劃為了商朝青銅文化的范疇。人們也普遍認為是殷墟的青銅冶煉技術影響了南方。

盤龍城遺址

但是也有另外一種可能,那就是南方的青銅冶煉反過來影響了殷墟遺址。楚人和盤庚聯姻后,商朝能夠在江漢流域建立一些據點,并在南方獲得了豐富的銅礦資源。而楚人掌握的先進冶煉技術也被商人掌握,因此盤庚之后的商朝成為了青銅文明大國。

到了武丁時期,商朝進入到了巔峰時期,對外戰(zhàn)爭十分頻繁,而國家對銅礦的需求也非常之大。這時候,商朝想獲得更多的銅礦,并控制南方的銅礦運輸線路,因此對荊楚發(fā)動大規(guī)模的戰(zhàn)爭?!对娊?middot;商頌》寫道:“撻彼殷武,奮伐荊楚,深入其阻,裒荊之旅,有截其所,湯孫之緒”。可見,商朝曾經深入荊楚大地,對楚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。

商朝疆域和勢力范圍

此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,楚人和商朝都處于敵對狀態(tài)。甲骨文卜辭中有多處提到楚人叛亂之事,如“□□卜貞,弗雀噩在南?”“多,亡禍在南土?”“癸亥卜,王曰:余自征?不征?”等。商朝始終未能征服楚國。

而在商朝后期,關中平原的周國崛起,于是楚人就和周人建立了聯系,組成了反商同盟??脊艑W者曾在周原挖掘出了先周的甲骨文,其中有“其徵楚”、“今秋楚子來告父後哉”的記載?!妒酚洝酚涊d楚人先祖“鬻熊子事文王”等。

到了商朝滅亡之后,周武王論功行賞,封建諸侯,也在名義上給了楚人子爵。2011年,考古學者又在湖北隨州葉家山曾國墓地群發(fā)現了“荊子鼎”,其銘文記載了周成王賞賜諸侯的事情,而荊子麗獲得了鬯酒和二朋貝幣。這里的荊子就是楚子,子是爵位,麗是熊麗,是鬻熊之子。

這反應了西周初期,楚國曾經是西周的分封國。當時楚國的國度在隨州一帶,這里可能就是丹陽。

三,楚國和西周的戰(zhàn)爭,爭奪銅礦資源的戰(zhàn)爭

然而,楚國和西周的友好關系并沒有持續(xù)多久?!秶Z.晉語》記載“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,楚為荊蠻,置茅蕝,設望表,與鮮牟守燎,故不與盟。”也就說說楚國被視為蠻夷,因此在諸侯大會上受到了歧視。因為這件事情,楚人就不再參與諸侯會盟,也就是脫離了西周的分封體系。

當時西周剛經過周公的東征,國力達到了頂峰,東方的許多東夷部族都為了避周朝的鋒芒而選擇了南遷,楚人也進一步南遷到了江漢一帶?!蹲髠鳌酚涊d:“我先王熊繹,辟在荊山,篳路藍縷,以處草莽。”也就說,楚國從熊繹開始向南遷徙到了蠻荒之地,最終在荊山立足,并逐漸發(fā)展起來。而楚人南遷荊州的時間應該是西周的成康年間,是西周最為強大的年代。

周康王去世后,周昭王即位。根據《史記》《竹書紀年》等文獻的記載,周昭王至少兩次南征楚國,但是都沒有取勝。最后一次,周朝的軍隊全軍覆沒,周昭王也戰(zhàn)死于江漢?!吨駮o年》明確君子愛“十九年春,有星孛于紫微,祭公、辛伯從王伐楚。天大曈,雉兔皆震,喪六師于漢。王陟。”

周昭王去世后,周穆王即位。周穆王沒有南征楚國,而是西征犬戎,東征徐國。此后,西周衰落,所謂“王室微,諸侯或不朝,相伐”,而楚國則在江漢一帶大規(guī)模擴張,“甚得江漢閑民和,乃興兵伐庸、楊蠆,至于鄂”。不僅如此,楚王熊渠還宣稱“我蠻夷也,不與中國之號謚。”于是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王。

為什么西周和楚國的關系會在中期急轉直下呢?答案依然和銅礦有關。西周建立后,就需要大量的銅礦來冶煉青銅器。西周將運輸銅礦的道路稱為“金道錫行”,可能有兩條,一條是通往東南的安徽、江蘇方向,一條是通往江漢方向。周昭王南征楚國,必然是為了控制這條青銅運輸道路,獲得了銅礦資源。而周穆王東征徐國,目的是打通到安徽和江蘇的銅礦和錫礦道路。

我們看西周青銅文明的興衰史,就直到這和楚國、徐國的戰(zhàn)爭有關系。自西周中期以后,西周的青銅文明就走向衰落了,其主要的表現就是大型的青銅器變得罕見了,青銅器的數量大幅度下降,青銅中鉛的比例上升。一般而言,是因為銅礦和錫礦不足,才會在冶煉中注入更多的鉛。從這些表現來看,西周后期缺乏銅礦來源。

到了周宣王時期,為了重新打通“金道錫行”,又重新對楚國、徐國等南國發(fā)動大規(guī)模的戰(zhàn)爭,并且分封許多姬姓諸侯到江漢一帶,史稱“漢陽諸姬”。不過,周宣王已經是西周最后的輝煌了,由于戰(zhàn)爭過多,周宣王已經耗盡了國力,何況四處開戰(zhàn),最終還是疲于奔命。周幽王即位后不久,西周就被犬戎所滅。

西周滅亡后,楚國就趁機在江漢一帶擴張,吞并了“漢陽諸姬”,成為了春秋初期最大的國家。沒有了銅礦資源的中原各國陷入到了沉寂時期,所謂“南夷與北狄交,中國不絕若線”。當然,這種情況也加速了中原文明的轉型。由于沒有銅礦,中原各國開始尋找替代體,于是鐵器冶煉技術迅速被發(fā)展起來。伴隨著鐵犁牛耕的推廣,中原的農業(yè)對南方形成了壓倒性的優(yōu)勢,直到漢朝時期,鐵犁牛耕才推廣到整個南方,而直到唐朝,南方農業(yè)才超越了北方。

本人收集了10 000 多張( 80G )高清中外古地圖和 1200 多張歷史地理地圖以及 60 多套歷史地圖冊。如果需要可以加我 微信songwain 。地圖資源是有償資源,了解具體的情況可以點擊以下連接具體了解。

銅 銅礦

【免責聲明】此文章僅供讀者作為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出于傳遞給讀者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長江有色金屬網聯系。